找到相关内容60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梦中与有眼者共住共语,是人觉已,不复见色。我等亦尔。未闻是首楞严三昧时,心怀欢喜,谓得天眼,与诸菩萨共住共语,论说义理。世尊,我今从佛闻是三昧,不知其事,如生盲人,不能得知诸佛菩萨所行之法,我等从今已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小乘观。围绕这些要旨,两位大师各自阐发自己的观点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四百年,在鸠摩罗什看来,中国僧人对佛教义理缺乏真正的理解,往往臆解佛义,甚至对一些名词概念,也有所歪曲,不合原意。他在回答之中,从大乘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
  •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

    范畴、命题,去附会印度佛教义理,是杆格不通,只有将儒道文化的名言、命题,给予般若学的阐释,或注入般若学的内容、精髓,才能使般若学乘儒道之风而广布中州大地。   二、“洪论第一”——儒道合佛   僧肇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293386.html
  • 熊十力对朱、王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诠释的整合

    义理上讲,朱熹与王阳明分别从理学与心学角度来诠释《大学》,朱熹有《大学章句集注》,王阳明有《大学问》,两者各领风骚。[①]当代新儒家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,也非常重视《大学》。熊先生对《大学》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693581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如断多罗树。无所有性入于胜义。于诸趣长时悟不生不灭。得成就忍广作无边利乐有情事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于此经中若须臾顷。审谛观察缘生义理者。即能顿灭无始时来极重业障。广集福德智慧通达。永断耶见说法无畏。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评价甚高,认为《兴显经》亦是大经,因为该经说事广大,义理幽深,乃众经之美望,辞叙茂瞻,真有奇闻。道安也是已知研习竺法护所译《渐备经》的最重要代表。据道安说,《渐备经》译出后曾流传于凉州。东晋宁康元年(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教育及其教育思想   正如星云大师所说:   佛教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宗教,所谓“人成即佛成”,佛教就是要完成人格教育;又说“诸供养中,法供养第一”,透过佛教义理的弘扬,帮助世人解答生死的迷惑、认识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
  • 《禅林宝训》中的僧团管理之道

    四海之众,非一人所能独知,必资左右耳目思虑,乃能尽其义理善其人情”(196)的角度出发,但也有语录细剖说其是:“惟恐人之胜于己,又不能从善务义,以自广也。专己之功,不欲他人有之,又不能任贤与能。以自大...

    宗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3.html
  • 龙光竺道生“慧解”考论

    内的夸饰性赞誉   “神悟”之说,是慧皎借关中僧人之口对竺道生所作的评价,很显然,这个词要比“慧解”显得更为通俗化,有很大的描写成分。“慧解”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评价,是紧紧本源于对佛学义理的解说而言,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0895054.html
  • 论晋水净源与北宋的华严中兴

    宗教”等。如净源《仁王经疏》称“大宋国传贤首祖教沙门净源”,而在《普贤行愿修证仪》则称“宋传华严教观沙门晋水净源”。   净源的华严学阐释,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,就是重视华严教观的义理阐释,尤其突出...等经论为主导的义理研释,固然是深受唐代圭峰宗密思想影响的结果。但扩展而言,北宋华严至少有四大思想渊源。一是注重杜顺《法界观门》、法藏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》的研讨,最大限度地回应天台批评华严“有教无观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2.html